公众号规则是部分推送,您只有设了星标⭐️配资炒股平台配资,才能及时接收最新推送
盈利稳定性,各有特点
1
大部分投资者买股票,就是看股价能不能涨,但有一类投资者,更在乎股息率高不高,主要是保险、社保等金融行业投资者,如果投资的是红利类股票,在会计处理上,不需要把股价涨跌导致的盈亏计入当前利润,而是只计入股息。
所以在长期国债低于2%后,保险公司为了覆盖保单成本,越来越多地配置红利类资产,这也是近一两年,红利类股票大涨的原因之一。
这个会计处理的要求,是鼓励这些“耐心资本”不要太在意股价一时的涨涨跌跌;但作为普通散户,很难做到不关注股价的涨涨跌跌,而且买红利股最怕就是“赚了利息,丢了本金”,类似当年的,年年高分红,最后发现,分来分去,分的就是自己的钱。
所以红利股投资,不但要看红利高不高,更重要的是看股息的可持续性,也就是盈利的稳定性。
从这个要求看,红利股与红利股有天壤之别,可以把A股的红利类资产分为四类,他们在盈利的稳定性上各有特点,因此股价的表现也各不相同。
2
第一类:公用事业类红利
包括交通、电力、燃气、通信等有公用事业属性的行业。
这是最标准的红利资产,这些行业的需求和价格都非常稳定,但也没有什么增长,而且收入都是现金。
就像公务员只有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才“吃香”一样,这一类红利资产因为完全没有想象力和成长性,也没有业绩弹性,只有经济不好的时候,才有配置价值。
第二类:周期制造类红利
这个方向既包括有色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类行业,也包括一些传统的制造业,比如化工、机械设备、建材。
这些行业虽然属于低毛利的传统制造业,但其中一小部分龙头公司也有红利属性,往往符合以下三个要求:
首先,必须是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的行业,盈利能力才足够稳定;
其次,必须是行业头部企业,现金流才足够稳定,才有能力稳定派息;
最后,这些大部分是周期性行业,就算能“以丰补欠”,稳定发放红利,但总有出现盈利低谷的时候。
这类红利资产的优点是股价在经济向上时,可以叠加盈利上行,形成“盈利与红利”双击,其股价涨幅不亚于成长股;但缺点自然也是一样的,周期向下时,形成“盈利与红利”双杀。
虽然也是红利股,但股价的波动并不小。
第三类:消费类红利
包括食品饮料、物流、纺织服装、家电、出版、家居、中药等消费品制造或服务行业。
这些行业的需求相对稳定,现金流一般都不错,特别是一些有品牌的企业,产品有一定的复购率,经营前景比较稳定,所以消费股也是一类典型的红利股。
消费类红利的优点在于,消费行业通常都有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,相比公用事业类红利资产,有一定的成长性,又称为成长性红利资产。
但这一类消费股的成长性又偏低,无法成为真正的成长股。这些行业之所以变成高股息标的,往往是因为市盈率较低,一般低于15~20倍,如果企业选择长期高比例派息,就会变成红利股。而市场之所以给出低市盈率,往往是因为成长性不够,净利润增速一般在个位数以下。
消费类红利的缺点在于,消费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大,这一类红利资产在经济下行期,表现往往不太好,防御性不及公用事业类红利股。
第四类:银行类红利
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分红派息都很稳定,看上去很像公用事业类红利股,业务的公众性和行政许可也都非常强,为什么要把银行单独拎出来当成一类呢?
银行的盈利稳定,是财报调节的结果,简单说就是“以丰补欠”,实际经营与宏观经济直接相关;
银行服务的定价虽然都是政策性的,但经营上是市场化竞争为主,毕竟有那么多银行;
最重要的是,银行都是高杠杆经营,其中一些小银行有较大的经营风险,并不符合红利股对经营稳定性的要求。
另外,分红能力取决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,但银行不是企业,没有自由现金流,当然,它是创造货币的部门,这一条判断标准不适用于银行。
尽管有上面的不同,但从实际结果来看,银行又是妥妥的优质红利资产,特别是银行现在普通低于1倍PB,加上国资委对分红的强制性要求,成为险资和社保这一类长期配置性资产最青睐的红利资产,其原因我在《》一文中有过详细说明,这里不再赘述。
3
这四类红利股,因为经营特点各不相同,导致股价表现的阶段也不相同:
在经济周期向上时,大部分红利资产都没有成长股有吸引力,唯有消费类和周期制造业是顺周期资产,利润增速比较快,股价也随之上涨,但因为股息率一直在下降,它们往往不被看成是红利股。
在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后,大部分行业的股票都会下跌,唯有公用事业类红利资产的需求和价格保持稳定,因此利润和分红能力稳定。
在经济处于周期底部的左侧,就是感觉经济有一些积极的信号,但不确定下行周期已经结束,这个阶段最适合配置银行类红利,因为其他公用事业类红利股,不是已经涨到股息率较低,就是也开始受经济的影响了。
在经济处于周期底部的右侧,就是感觉经济有更多积极的信号,下行周期大概率已经结束,很可能已经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,最适合配置的就是消费类红利,因为这一段时间会出现CPI上行,PPI下行的最有利于消费类公司的宏观环境。
看了上面的四个阶段,是不是觉得很头大,更麻烦的是,周期各阶段的界限并不清楚,股价通常又走在经济的前面,经济周期的底部并不是一个点,而是一个较长的阶段,会不断反复,这些都导致对各类红利资产的把握难度非常高。
代替的办法就是买红利类ETF,一般这四类红利都包括了,而且不同阶段,四类红利的配置比例也不同,比自己选择品类的难度低,效果更好。
更好的方法就是一个红利类ETF加一个比较适合当前宏观经济的红利行业ETF,比如港股央企红利ETF(513910)和港股通金融ETF(513190)的组合。
前面的港股央企红利ETF(513910)是一个包括了各行业的宽基红利ETF,港股的股息率更高,加上一个“央企”的限制条件,增加了派息的稳定性;后面的港股通金融ETF(513190)是我今年重点配置的方向,目前宏观经济大概率处于“周期底部的左侧”,银行是相对适合此阶段的红利品种。虽然近期有一些回调,但无论从股息率还是上涨逻辑看,银行股的行情大概率没有走完。
如果您还没有关注我,可以点击下面的名片。
近一年必看文章
申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